报名咨询热线:

0371-56551555

预约报名

郑州爱瑞德国际学校
2021年新生信息预约登记表X

请家长仔细阅读,认真填写以下内容。
*学生姓名
*学生入学年级

*学生性别

*出生日期(xx年xx月xx日)
*学生身份证号码
*家长姓名
*联系方式
*家庭地址(xx省xx市xx路xx小区)
关闭
您的位置:首页 > 田园校区 > 校园环境
校园环境-田园,向童心更深处漫溯

发布时间:2021-01-14 发布人:艾瑞德国际学校

田园校区是儿童生长的乐园,托起童年梦想的地方。与双手一起脉动、与师生一起脉动、与时间一起脉动、与自然一起脉动,在厚重自由的土地上,学习处处发生,感悟点点深刻,收获时时采颉,最终都将汇聚到生命的长河里,形成一生受益的力量。
城市与农村的距离隔绝着儿童与自然的联系,书本上的花草、昆虫、动物、蔬菜、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在儿童的世界里似乎显得那么遥不可及。对如何拉近儿童生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,教师也会显得力不从心。这对教育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,尤其是在城镇化浪潮、应试教育、AI智能时代的虚拟世界背景下,我们不希望儿童成为查理德洛夫笔下那个“林间最后的小孩”,变革还需要从场域中生发。

显然,田园校区为这种变革提供了一种方式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心中理想的田园应该是这样的:

 

 

时令种植的蔬菜园


 
田园校区的空间是开放的,“探索者”是这里的中心,班级一亩田的开辟重塑了另一间课堂,种菜成为了儿童的作业。这样的探索不是盲目的,是有目的、有步骤的。班级教师通过与家委会充分协商将学生的体验融入在每一次开犁、种植、浇灌、养护和收获中,可以以主人的方式随着季节不断调整班级的种植规划。
     
由于蔬菜种植是有挑战的技术作业,儿童需要从“被动学习”转变为主动探究,才能有物质上的收获,种植周期在时间上的长度足够引起每一个参与者的关注,每一个不经意的环节都可能造成无功而返,颗粒无收。无论成功与失败,时令更迭、自然规律和有劳有获都将悄无声息的获注入儿童的内心,一遍一遍撑大着对世界的认知,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将真实世界展现无遗。
 
 
 

物种丰富的植物园


 
 
 
田园校区的教学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,教师在户外的开放空间里也注定了无法实施“小眼睛,看老师”的模范指令。灵活的引导、主题的设计、任务的前置、小组的合作成为了高效的教学策略,再根据四季的不同,有选择的将植物、花草融入到儿童认知网中,完成有逻辑的编织。
 
田园里的花草不再只以观赏作为目的,而是基于学习素材的直观性、多样性和变化性提供给所有学科。如语文学科的观察素材,一簇鲜花、一株无名草、一根野菜、一棵药材都放大了它本身的价值,这也许会成为孩子童年的百草园;如美术学科的写生,天然的色彩胜过高级彩印的真实;如科学植物世界的探索,发现未知的物种,寻找最奇怪的花花草草,做成独一无二的标本;或者一片多边形的叶子,给数学老师的形状启蒙创造了灵感。通过思考角度的转变,原有的花花草草得到了教学上的利用,创造性的满足了教育的价值。
 
 
 

瓜果飘香的小果园


 
 
食物的亲身体验给身体带来的记忆,是文字和语言无法比拟的。正如酸甜苦辣咸、软硬酥黏焦这些语境,无论怎样高超的教学技术都不如拿实物来亲口尝一尝来的直接,记忆的更深刻。
    
春发芽、夏开花、秋天满枝果,小果园对于儿童链接自然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对象。以往学生吃的水果都是超市来的,很多城里学生甚至没有思考过果子是长在树上的。深居城市的孩子如果还认为花生像人参果一样长在树上,那将是时代的笑话。田园里的每棵果树都像是一本无字的书,书写着生命的春华秋实、花开叶落,伴随着每一个儿童向上生长。
 
 
 

链接自然的巴学园


 
 
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意识到,儿童的很多智能和天赋并不一定会在课堂上得到体现。正如巴学园里玩泥巴、摔砖坯、摸泥墙、做木工、刨树根的儿童一样,边玩边学、边做边思考,这要比在室内看书和PPT学习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吧!
 
对于课堂上无法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,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视而不见,更不会置身事外,田园校区是一项重大决策,也是一项重大挑战。关于他的建立、设计、共享、维护及课程融合。这里倾注着每一位老师的思考,家长的参与,学生的期待,这里注定是一个能够使孩子重获与自然链接的地方!
 
 
 

虫鸣鸟叫的生物园

 
 
 
叽叽咋咋的虫鸣鸟叫给来到田园校区的孩子注入了创造力和生命力,奇妙的声音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白天的蝉鸣、夜晚的蛙声,一亩田的孩子悄悄潜入蛐蛐的家,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... ...想必那一刻他们已经成为了《蚂蚁总动员》的主角或许是导演。
 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在思考如何放下急躁,让孩子安静下来,主动的探索发现、保持好奇、动手实践,自然而然地感受生命的力量和自身的独特不同。在丰富多元的世界里才能体察到真实的自由,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,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。
 
 

释放天性的游乐园

 
 
当“听话”被设定为“好孩子”的评价标准时,似乎儿童的天性正在被消减。在学校里,有多少儿童不是被教育下课后不要奔跑,这样的行为规范看似符合“安全”和便利的管理,其深层本质,不正是在一点点牺牲孩童释放天性为代价。
 
如果把教育窄化为:把学生囚在书本里,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,是把学生困在学校里,着实令人难过。唯分数、唯升学、唯文凭、唯论文、唯帽子的“五唯”评价导向终究是在抹杀儿童的天性和未来。田园里漫溯着孩子的欢声笑语,跑来跑去追逐蝴蝶的声音,久违的喜悦,这才是儿童的天真无邪,自然让我们充满敬畏,心生激动!
 
 

亲子互动的劳动园

 
 
 
 
这里没有教参,可以教无定法;这里一直在生长,可以变化无穷。正如袁野博士对未来学校的描述:它是一棵树,也是一片森林;是一朵花,也是一片草原;是一滴水,也是一片天空……既然自然是无限的,那么这里也会有无限的可能。在未来的学校,有一点可能会成为共同的特征:在一个人的成长中,学习不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“任务”和通向某个目标的“工具”,而是一种精神的自我需要和满足,是与生俱来的激情与动力,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表达,更是人在宇宙间不被轻易吹散的“锚”。
田园校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,也是教育的一部分;既是教师职业的挑战,也是儿童生长的期待。它不是以教室的形式出现,而是教材本身,它既土鳖又现代。
 
上一篇:校园环境-田园 下一篇:无
相关推荐
联系我们

地址:郑州市高新区红桦街11号

电话:0371-56551555

邮箱:airuide@163.com

版权所有:郑州艾瑞德学校 豫ICP备2021002113号-1